第一折——烽火 民国三十五年,冬。 寒风裹挟着雪,吹熄了北城最後一盏明火。失去了往日喧嚣的城市宛若形如枯槁的老人,在风中静待死亡的足音。 于弥留之际,只有几个仍在为生计奔波的年轻人还支撑着它微不足道的活气。 今日,北平的某所大学似乎与往常有些不同。 没有朗朗的读书声,没有为了学业而奔走的少男少女,不少学生都挤在一个小屋子外,放眼望去,他们的神情多显焦躁不安。 “这种话,梁校长还真说得出口啊!用冠冕堂皇的理由达成自己的龌龊目的,我们都成了他手里的棋子!” 女青年丢下手里厚厚的稿子,怒目圆睁。她捂着胸口,剧烈地喘了几口气,这才勉强舒展开眉头。 “会有人接受这样的结局?” 这些学生,都已被国民政府逼到无路可走了。 抗战的伤口才刚刚结痂,国民政府却不遂民愿,大肆敛财,压榨广大民衆。工厂倒闭,铁路停工,通货膨胀,青天/白日之下,一片疮痍之景。 面对内忧外患的困境,激进的学生首先站了出来。他们高举“自由平等”的旗帜,反对那些为人唾弃的政策,以至于拉成了一条战线。 他们意气风发,口中妙语连珠,纸上挥毫泼墨,所作所为尽是对那些列强走狗的鄙视。这件事闹得轰轰烈烈,不满与怒火瞬间蔓延了整个北城。 反抗者衆多。这所大学的学生,也不过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罢了。 不过,枪打出头鸟。国民政府不仅对他们的抗议充耳不闻,甚至时不时派特务来此搜查,禁止学校闹出任何大动作。 这一桩又一桩事件激起了学生极大的不满。可奈何对方力量过于强大,他们终究是敌不过。据说,上周还有好几个同学还因此被逮捕了。 压迫愈狠,反抗愈烈。随後,文学社拟定了几篇稿子,想借此抨击国民政府,却不曾想到,他们的文稿竟被安插在文学社的眼线发觉了。 政府官员闻声而怒,即刻下令让这所大学的校长梁岁出面整改。 梁岁虽位居高位,却仍一心想着升官发财,自然很好对付。不过表面上,他只是迫于国民政府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