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闻铃 不过才四月间,暑热就已渐渐逼了来。早晚尚有几缕凉风,午间便似置身蒸笼一般,却密密地发不得汗,直让人连动弹的欲望都没有。 然而在这个大多数人不想动弹的时候,开封府尹顶着烈日偷偷出了府。 平日里与先生形影不离,也就只有趁着休沐时先生午睡比平日里久一些的这点时间才能溜出来不被先生发现。 包拯熟门熟路地摸进寺里专门供香客祈福的小院,除了在门口撞了一位姑娘外,并未生任何枝节。 一块手掌大的木牌,下缀一只精巧的小铜铃,即便只有微风拂过,也会淌出清雅之音。 开封有一座无名的禅寺,虽是无名,可这里供奉的菩萨几乎是有求必应,十分灵验。寺里会提供许多的风铃与绶带,也不收任何香火钱,香客将心愿写下,再诚心祷祝,待日後所愿得偿,再将东西带回便是。 这些心愿,不外乎是祈求家宅安定,仕途亨通,自然也有姻缘完满。 包拯倒不是有意窥探他人心愿如何,只是每次到寺里时自己的风铃都不在同一个位置,是以不得不一个一个翻找。好容易找到了,可大概是因为放的年月久了,已经被其他香客的风铃挤到了木架最深处。大人只得将前面的风铃先行取下,待拿了自己的风铃再尽数放回。 却不想风铃太多,一个没拿稳,随即便迸出一阵脆响。 包拯自知闯了祸,立即蹲下身去将掉落在地的风铃尽数拾起,又小心翼翼地在木架上挂好。待放好最後一个,包拯不自觉地向上一瞥,便看清了小木牌上的祈愿,“愿此生与姜若黎白头偕老”,再看落款,只见“肖敏敏”三个字笔迹娟秀,像是女子所书。 !!! 惊天大八卦! 包拯揣了自己的风铃便往回赶,一入府便叠声叫着“先生先生先生先生!” 公孙策听得包拯的声音越来越近,手里的东西一时不知该藏于何处,只得将碧玉隐于袖中,又将图纸翻过,这才起身去迎。“大人?什麽事这麽急啊?”看他跑得满脸通红,一头大汗,立即拉他坐下,给他递了茶去。 包拯就着公孙策的手便将茶水一饮而尽,接着便眉飞色舞起来,“先生,本府这里有一个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