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的晨光刚漫过巴山的山脊,就把暖意洒进了山脚下的巴国部落。袅袅炊烟从百余座茅草屋里升起,缠绕着门前挂着的木脉图腾 —— 那是用巴山古木雕刻的树叶纹,风吹过时,图腾下的铜铃会出 “叮铃” 轻响,像是在应和远处传来的鼓乐。 部落中央的祭台是整个聚落的核心,由一整块青灰色巨石雕琢而成,高约三丈,台身布满深浅不一的纹路,细看竟是连贯的 “灵脉图”—— 从祭台底部延伸至顶端,像根系般缠绕,末端隐在台顶的青铜鼎下。此刻鼎中煮着松针与柏枝,蒸腾的白雾带着草木的清香,飘向围在祭台四周的族人。他们大多穿着染了靛蓝的麻布衣裳,衣襟上缝着细小的木脉绣纹,孩童们被父母抱在怀里,睁着圆溜溜的眼睛盯着台顶,等着 “灵脉祭” 开始。 “咚 —— 咚 ——” 两记厚重的鼓点从祭台左侧传来,牛皮鼓被族中最壮实的勇士敲响,震得地面都微微麻。紧接着,骨笛的清亮音色缠上鼓声,巫祝们从人群后走出,他们穿着缀满兽牙的长袍,手中握着缠着青藤的木杖,踩着鼓点跳起 “引灵舞”。木杖点地的节奏与祭台石缝中的微光相和,那些藏在纹路里的光点,竟随着舞步慢慢亮了起来,像撒在石上的星子。 “这是巴国传了千年的灵脉祭啊。” 人群里,一位白老妪轻声对身边的孩童说,“每到秋分,咱们都要祭地脉,求山神护佑,让田里的庄稼长得好,山里的兽群不跑远。” 孩童似懂非懂地点头,目光却被祭台上突然出现的身影吸引 —— 那是大长老巴垣。 巴垣的白披散在肩头,用一根缠着蛇纹的木簪束着,腰间挂着块同样刻满蛇鳞的木牌,走路时木牌轻晃,与他袖口的铜铃相击。他手中捧着个暗红色的锦盒,步伐沉稳地踏上祭台台阶,每一步都踩在灵脉纹的光点上,那些光点便顺着他的脚印,一路亮到台顶。 “今日灵脉祭,按族规,由木脉最纯的后裔持器献灵。” 巴垣的声音不高,却能清晰传到每个族人耳中,他抬手掀开锦盒,里面静静躺着一件法器 —— 通体墨黑,像是用某种深海黑石雕琢而成,表面刻着盘旋的蛇鳞,每一片鳞甲的边缘都泛着极淡的青光,而蛇眼的位置,嵌着一块指甲盖大小的暗绿色玉石,在晨光下透着温润的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