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街繁华 宣和三年的汴京,被清明时节的细雨洗得透亮。汴河蜿蜒如练,两岸垂柳新抽的枝桠拂过画舫朱漆的栏杆,船头悬着的杏黄绸幡在风中翻卷,绣着的“苏杭绸缎”四字时隐时现。虹桥下,一艘满载青瓷的漕船正待通过,船工们肩扛竹篙,号子声混着河水拍打船底的哗哗声,在晨雾中荡开。 “卖杏花!新鲜的杏花——”十六岁的杏花攥着竹篮跑过青石板路,鬓间那朵半开的杏花随着步伐轻颤,花瓣上的露水沾湿了她鸦青的鬓角。州桥西侧的早市已热闹起来:卖炊饼的老汉掀开草垫,金黄的油饼在铁锅里滋滋作响,面香混着葱花味钻进行人鼻腔;胭脂铺前,三位身着鹅黄裙裾的少女正围着螺钿漆盒挑选口脂,银铃般的笑声惊飞了檐角栖息的麻雀;斜对角的茶馆二楼,的说书人正讲到“杨六郎辕门斩子”,惊堂木猛地一拍,满堂茶客齐齐屏息,唯有跑堂的小厮端着茶盘穿梭席间,木盘上的茶盏叮咚作响。 杏花行至一处青布茶棚,忽见角落围坐着四个劲装汉子。他们外罩寻常百姓的青衫,腰间却鼓鼓囊囊,刀柄的红穗子若隐若现。其中瘦脸汉子压低声音:“洛阳传来消息,武当张少侠的尸身被发现在护城河——” “闭嘴!”虬髯大汉猛灌一口酒,酒液顺着络腮胡滴落,在衣襟上洇出深色痕迹,“藏经阁的事若走漏风声,咱们都得给达摩院首座陪葬!” 杏花手一抖,竹篮里的杏花晃落两朵。她想起父亲临终前的叮嘱:“江湖上若有人提‘九阳’二字,切记绕道走。”那是她第一次听说“九阳真经”,传说中前朝高僧达摩所创的武学典籍,百年前随少林寺藏经阁一同毁于战火,不想如今竟又重现江湖。 二、六扇门的密令 城南六扇门衙门内,新任捕头萧承煜正对着案宗出神。案几上堆着七封加急文书,朱砂批注触目惊心:二月十五,武当派三弟子在洛阳遇刺,咽喉中剑;三月初三,峨眉派静玄师太在襄阳城外遭伏击,随身携带的倚天剑不翼而飞;最离奇的是三日前,少林寺达摩院首座玄空大师进京途中失踪,随行弟子全部遭灭口。 “大人,皇城司的人送来了这个。”捕快王顺捧着鎏金托盘走进来,盘中放着一封用火漆封印的密信。 萧承煜撕...